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培计划> 优秀成果分享
国培计划

国培培训个人成长案例——以核心素养导为导向,践行教育创新使命

霍明会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龙泉学校一级教师


    引言:从困惑到觉醒的起点 

作为一名执教25年的初中物理教师,我曾陷入职业发展的瓶颈期。尽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面对新课标改革、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转型以及学生对创新实践需求的增加,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2025年3月,我有幸参加了由河北工业大学组织的为期20天的国培计划(3月14日-4月2日)。这场培训不仅涵盖理论学习、实践研讨与科研指导,更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计,让我在专业理念、教学能力和科研思维上实现了全方位突破。以下将从三个阶段梳理我的成长轨迹,并融入更多实践细节与反思。

 第一阶段:理念重塑——扎根教育初心与学科本质(314-17日) 

关键词: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材改革 

培训首日,班主任带领我们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河北工业大学孙琳琼教授以“教育者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结合张桂梅、于漪等教育楷模的案例,让我重新审视教师的职责。她强调:“物理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主阵地。”这句话让我联想到自己过往教学中“重知识轻育人”的倾向,意识到学科育人价值的缺失。 

随后,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李源田正高级教师带来的“高尚师德是教师发展的强劲动力”课程,通过“教师职业倦怠的破解之道”案例分析,引导我们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最令我震撼的是“初中物理新教材改革与校本课程融合”课程。河北工业大学附属教授红桥中学高级教师王健老师指出,新教材通过“问题链+实验探究”重构知识体系,例如将“浮力”章节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技案例结合。这启发我重新梳理教材内容,尝试设计跨学科项目“桥梁承重中的力学原理”。在项目实施中,学生需综合运用数学建模、物理实验与工程制图知识,最终提交的设计方案中,有小组提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桥梁模型,这一创新思维让我重新审视STEM教育的可能性。 

 第二阶段:能力进阶——技术赋能与教学策略革新(318-23日)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人工智能、STEM教育  

第二阶段的培训聚焦教学方法创新。天津一中徐玉洁老师在“以项目式学习推进初中物理实践探索”课程中,展示了“自制简易电动机”项目。学生通过拆解废旧电器、设计实验方案,理解电磁感应原理。受此启发,我在课后设计了一个“校园光伏发电系统模拟”项目,引导学生利用传感器采集数据,用Excel分析能量转化效率。这一实践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与数据分析素养。

河北工业大学张磊教授的“人工智能赋能物理课程与教学改革创新”讲座彻底颠覆了我的技术认知。他演示了如何用AI工具生成虚拟实验场景:例如通过虚拟仿真软件模拟“天宫课堂”中的微重力实验,帮助学生突破传统实验的局限。我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调整虚拟参数观察运动轨迹,抽象概念瞬间具象化。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利用AI工具开发了“个性化错题诊断系统”,根据学生答题数据生成专属练习题,使课后辅导效率得到提升。 

此外,马振波教授的“核心素养下的STEM教育案例研究”课程,让我接触到“火星车太阳能板角度优化”等前沿课题。我回到学校后将与小组成员合作设计开发了“智能家居节能方案设计”课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电路知识、编程技能与环保理念。

 第三阶段:科研突破——从经验型教师到研究者转型(324-42日) 

关键词:教学诊断、科研写作、大中衔接  

第三阶段培训将重心转向教育科研。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景世群老师的“基于中考数据分析的教学诊断与建议”课程,教会我分析历年中考实验题失分点。通过对本校近三年数据的挖掘,我发现学生在“电路故障分析”题型中错误率高达47%。为此,我设计了“故障诊断闯关游戏”,将抽象问题转化为可视化任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以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把所学所得运用教育中。

天津市南开中学李莉老师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工作坊,则让我掌握了逆向教学设计法。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我们首先明确“能设计验证惯性现象的实验方案”这一表现性目标,再逆向设计观察量表与评价任务。这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在以后我的教案设计将从“教的活动堆砌”转向“学的证据收集”。

在科研写作指导环节,朱行建教授强调“问题即课题”的理念。他结合自身从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的经历,分享了“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研究”课题申报经验。受此激励,我将培训期间开发的“VR实验室校本课程”转化为研究课题。目前已完成开题报告并组建跨学科教研团队。 

 成长反思:三位一体的蜕变之路 

1. 专业理念的重构: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注重学科育人价值的挖掘。例如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引入碳中和目标,引导学生设计家庭节能方案。 

2. 教学能力的升级:掌握项目式学习、AI技术融合、STEM课程开发等前沿方法。通过“校园光伏发电系统模拟”项目,学生不仅巩固了电磁学知识,还学会了用数据驱动决策,真正实现了“做中学”。 

3. 科研思维的觉醒:从依赖经验转向基于证据的教学改进。通过中考数据分析发现教学痛点,开发针对性解决方案,并将实践成果转化为研究课题,逐步实现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型。

结语:教育创新永不止步

国培计划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创新的大门,但这只是起点而非终点。未来,我将继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耕课堂改革,探索技术赋能的教学新模式,同时带领团队开展校本教研,努力成为一名“理念先进、技术精湛、科研扎实”的新时代教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贡献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