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个人成长案例
雄安容城县小里中学 李金龙
一、成长困境:从迷茫到觉醒的反思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物理教学29年的教师,我虽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教育改革浪潮中逐渐感受到职业发展的瓶颈。首先,对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理解浮于表面,课堂仍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高阶思维培养不足;其次,新课标强调的跨学科实践和项目式学习缺乏实践经验,教学设计常陷入“形式化”困境;再次,实验教学局限于教材基础操作,对大中一体化贯通实验的衔接思考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最后,个人专业发展路径模糊,长期处于“经验型”重复状态,缺乏突破方向。这些困惑促使我以“空杯心态”投入本次培训,寻求破局之道。
二、研修方式:多维赋能的理论与实践融合
本次培训通过“理论引领+实践浸润+反思输出”的立体化研修模式,为参训教师搭建了全方位成长平台。
1.专家讲座:锚定改革方向
多个专家,结合新课标修订背景,剖析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素养内涵;河北工业大学教授段雪松《大中一体化贯通物理创新实验》的授课,展示高校实验资源与中学课堂的衔接案例,启发跨学段思维。
2.名校浸润:解码课堂变革
赴天津一中、三中观摩公开课,重点学习“问题链驱动探究”与“生活化项目设计”策略;在分组教研中,与骨干教师探讨“如何将DIS数字化实验引入初中课堂”,获得可迁移的校本化方案。
3.跨界参访:拓展教学视野
河北工业大学物理实验室参观让我直观感受到前沿技术向基础教育的转化可能;校史馆中“工程教育发展史”专题展,深化了对物理学科社会价值的认知。厨余垃圾处理厂的实地调研,则为设计《能量转化与环保技术》跨学科项目积累了真实情境素材。
4.成果转化:锤炼教学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欧姆定律》说课方案,虽未全部展现小组成员的真知灼见,却也得到导师“教学设计兼具学科逻辑与创新性”的肯定。
三、研修收获:理念更新与能力进阶的双重突破
1.核心素养落地的三重认知提升
专家讲座厘清了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物理观念是根基,科学思维需通过“质疑-论证-建模”路径培养,科学探究要避免“程式化操作”,需强化真实问题解决。例如在天津一中《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课上,教师以“自制小船排水量比赛”为项目主线,学生在测算船舶载重量的过程中自主建构阿基米德原理,这正是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的深度融合。
2.项目式教学实施的关键策略
公开课观摩揭示教学的成功要素:①情境真实性;②任务驱动性;③评价多元化。
3.大中贯通实验的创新启示
河北工业大学实验室的大学基础实验,经简化改造后可转化为初中拓展课程,能培养初中生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能力。这为开发校本实验课程提供了新思路。
4.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重构
与高校教授、特级教师的对话让我意识到:新时代物理教师需兼具“学科深耕者”“课程开发者”“技术融合者”三重角色。通过建立中学-高校联合教研机制、参与跨学科项目开发、掌握虚拟现实等教学技术,可突破专业发展天花板。厨余垃圾处理厂的参访更启示我:教师的社会实践参与度直接影响课程资源开发质量。
四、展望未来:从行动者到引领者的蜕变之路
课堂改革深化,形成可推广的课例。
实验课程开发,申报相关课题。
学习共同体构建,发起“雄安物理教师成长营”,定期进行交流。
终身学习迭代,制定专业发展规划:2024年完成项目式教学案例三课时。
结语
此次培训犹如拨开迷雾的灯塔,让我在理念破冰、实践突破中重燃教育热情。未来的教育征程中,我将以核心素养为舵,以创新实践为帆,努力成为新时代物理教育改革的破浪者,为培养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贡献专业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