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学习感悟与成长启示
石家庄市求实学校 付明
2025年3月14日至4月2日,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国培计划(2024)”中西部骨干项目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三位专家的讲座犹如一场知识盛宴,为我打开了初中物理教学的新视野。高杰老师关于 “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教学策略”、阎学辉老师 “立足实验教学研究,提高物理课堂质量”的实践探索、徐玉洁老师“以项目式学习推进初中物理创新性实验教学”的经验分享等专题讲座,让我在教学理念、策略设计和实践创新等方面深受启发。
一、理念更新: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觉醒
(一)认知与情感共轭发展的教学哲学
高杰老师在讲座中提出的“精准促进共轭发展”教学体系,让我深刻认识到物理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认知与情感的双向成长。OECD 关于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表明,好奇心、责任感等素养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这让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真正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否在知识讲解中融入了对学生自我意识、社会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讲解“欧姆定律”时,可以通过创设“酒驾检测”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物理知识,更培养责任感和科学态度。这种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需要教师重构教学目标,将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有机融合,让物理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成长和情感升华的摇篮。
(二)实验教学的本质回归与价值重构
阎学辉老师对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让我意识到,实验教学不仅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关键途径。正如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所强调,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我们的课堂正面临着实验开设不足、创新不够的困境。
在培训中,阎老师展示的“浇不灭的蜡烛”魔术实验和“碘的升华与凝华”对比实验,让我看到了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通过矛盾现象引发认知冲突,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引导深度思考。这启示我,实验教学应从“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做中学”。
二、策略创新:构建“精准施策”的教学体系
(一)情境创设:让物理知识“落地生根”
几位专家都强调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高杰老师提出“基于日常生活、热点事件、物理实验等五类情境创设策略”,阎学辉老师通过“自制密度计”“水火箭发射”等案例展示了情境与项目的深度融合。这让我认识到,情境创设不仅是导入新课的手段,更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
(二)问题驱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引擎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阎学辉老师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实验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培训中提到的“层次化问题链设计”和“开放性问题设计”策略给了我答案。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传统问题是“如何得到清晰的像”,而开放性问题可以是“如果改变透镜的焦距,成像规律会如何变化?”这种问题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计划在“测量滑动摩擦力”实验中,设计如下问题链:①如何保证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②如果木块运动速度不稳定,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③能否设计一种不需要匀速拉动的测量方法?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项目式学习:培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徐玉洁老师展示的“水火箭制作与发射”“自制潜望镜”等项目式学习案例,让我看到了物理教学的另一种可能。项目式学习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实践突破:从“经验教学”到“研究型教学”的跨越
(一)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
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器材陈旧、课时紧张”等问题,阎学辉老师提出了 “立足实验器材,培养创新思维”的策略。例如,用一次性塑料手套、矿泉水瓶等生活物品设计实验,既能降低实验成本,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时,我意识到实验教学不仅是课堂内的操作,更可以延伸到课后和家庭。徐玉洁老师的“物理创新实验社团”经验启示我,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验项目,如“自制简易投影仪”“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等,通过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评价的多元转型
高杰老师提出的“有效评价策略”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徐玉洁老师的项目式学习评价则注重“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 的多元融合。这让我认识到,教学评价不应局限于分数,而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养。
四、专业成长:做“反思型”“研究型”教师
(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培训中,几位专家都强调了教师作为“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高杰老师的“教学策略体系”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阎学辉老师的“实验教学创新”需要教师具备器材开发和问题设计能力,徐玉洁老师的“项目式学习”则需要教师转变为项目导师。这让我意识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知识储备的增加,更是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的全面提升。
(二)教研能力的持续提升
培训中展示的“基于脑科学的高效记忆法”“认知冲突理论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等研究成果,让我认识到教学实践需要理论支撑。作为骨干教师,我需要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型,将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通过行动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五、未来展望:做“有温度、有深度”的物理教育
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物理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的培养、情感的浸润和价值观的塑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认知与情感共轭发展”的教学体系,让物理课堂成为学生探索未知的起点、激发潜能的舞台。
我愿做学生科学探究的引路人,用情境点燃他们的好奇心,用问题驱动他们的思维,用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我愿做教育创新的探索者,在实验教学、项目式学习等领域不断尝试,让物理学习真正成为一种乐趣;我愿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用扎实的学识和创新的思维,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在物理教育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我将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教育的热爱,继续前行,努力成为一名“有温度、有深度”的物理教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物理的世界里绽放光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