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光而行 国培驿站里的物理教学破茧记——我与2024年初中物理国培的难忘故事
孟海英 唐山市路北区韩城中学 高级教师
讲台上的粉笔灰还未散尽,2024年春天的国培记忆却已在时光里沉淀出温暖的光泽。作为从教25年的初中物理教师,当我带着惯性教学的疲惫与困惑走进国培课堂时,未曾想到这场为期20天的学习,会像三棱镜般折射出物理教学的多维光芒,更让我在与同行的碰撞中,重新理解了"成长"的重量。
回顾本次参与初中物理国培的经历,我感受到这段时间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一次心灵与专业的双重成长。在这场国培的旅程中,我不仅领略到了教育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还在与同行的交流与碰撞中,循光而行,找到了自己教学的不足,并逐步迈向更高的教学境界。
一、初识“国培”: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创新
刚刚加入“国培”时,心中充满了期待与些许紧张。在培训的第一天,来自全省的物理教师们齐聚一堂,大家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困惑。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我意识到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的独特性与共通性。
从基础知识的复习到先进教学理念的介绍,“国培”的课程设置紧贴教学需求。尤其是在物理学科的深度探索与实验实践环节,我深入了解了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这不仅为我之后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动力,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教学方法。
二、“国培”带来的思考与转变
在教学实践环节,我们不仅参与了课堂教学的模拟演练,还进行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集体讨论。通过与各地同行的互动,我逐渐意识到自己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盲点。例如,在讲解力学知识时,常常依赖单一的讲解方式,忽视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在“国培”中,我学到了如何通过情境教学、实验探究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此外,我还深刻体会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在“国培”的分享环节,许多专家强调了“个性化教学”的理念,这使我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在课堂上,我尝试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感受团队协作的力量
“国培”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更是团队协作的展示。在每一堂培训课程中,我们与来自不同学校、不同背景的教师们共同探讨、合作。在集体讨论与实践环节中,我们分享各自的成功经验和困惑,也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正是在这种合作与互助的氛围中,我获得了更多的启发,并意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合作与共享。通过团队的讨论与反馈,我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还学会了如何与同事们共同解决问题,如何在教学中支持和帮助彼此。在这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收获了宝贵的同行资源和合作机会。
在小组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教学不是孤岛”。当我们带着各自的教学经验彼此碰撞,那些曾以为的“难题”,往往在他人的视角里藏着巧妙的解法。就像倪红叶老师说的:“以前总觉得自己的课堂像座孤岛,现在才知道,原来大海里有这么多闪烁的灯塔。”
四、示范课上的“顿悟时刻”——原来物理可以这样“活”起来
在小组磨课中,大家用"问题链"重构了《浮力》教学流程:从曹冲称象的视频引入,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浸在水中的钩码,观察拉力变化时自主提出"浮力方向如何"的问题。来自沿海城市的陈老师分享了他用无人机航拍海面浮标的案例,让抽象的浮力方向变得可见可感;擅长信息技术的刘老师现场演示用传感器实时采集浮力数据,动态生成的图像让"浮力与深度无关"的难点迎刃而解。那天晚上,我对着自己教案里画满红圈的“标准实验步骤”,第一次尝试用生活物品设计了《浮力》的探究活动——用矿泉水瓶剪制浮沉子,用电子秤测量不同浸没时间的排水重量,希望这个方案能在我校物理组引发了“生活化实验”的讨论热潮。
我们2班5组研讨采用“世界咖啡屋”模式,我所在的小组有来自乡村学校的老教师,也有刚入职几年的年轻教师。记得在讨论“如何突破《电功率》的抽象概念”时,来自邯郸的王老师分享了他的“电费单教学法”:让学生对比自家三个月的电费单,计算不同电器的耗电量,再用发光二极管模拟不同功率的灯泡亮度。这个贴近生活的设计,让我想起自己班上总学不懂公式的学生,或许正是缺了这样“看得见、算得着”的现实连接。
那一刻,我意识到,物理教师的成长从不是孤军奋战,那些藏在教学细节里的困惑,正是连接彼此的桥梁。好的物理课堂应该是留足"缝隙"的,那些被珍视的质疑声,正是点燃科学思维的火种。国培教会我的,不是完美的教案设计,而是拥抱课堂不确定性的勇气。
五、教育路上的“持续觉醒”——国培教会我们的那些事
回望这场国培,最珍贵的收获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教学技巧,而是三个“觉醒”:
第一,真正的教育创新,始于对学生需求的深度洞察。当我们放下“教参思维”,蹲下来看学生的困惑,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是教学资源;
第二,教师的成长从来不是独行,而是在团队中互相照亮。国培让我从“闭门造车”的状态中走出来,学会在分享与倾听中汲取能量;
第三,教育是一场需要持续迭代的旅程。就像我们在工作坊里不断改良的实验器材,好的课堂永远在路上,需要我们带着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
六、反思与成长:将所学转化为行动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培训结束后,我开始更加注重课堂中的互动环节,也开始尝试用更多的实验和实际案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此外,我还加入了一个线上教师学习社区,与其他教师保持联系,继续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可以说,国培给我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成长的平台,让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这场春日的国培已化作教学路上的坐标。这场关于成长的旅程,始于2025年的那个春天,却从未结束。当我们把国培的所学所感转化为课堂上的每一次互动、团队中的每一次协作,便是对“国培助力成长”最好的诠释——它不仅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更让我们有能力,带着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物理世界。
教师的成长从来不是线性的进步,而是在理念碰撞中不断重构认知的过程;物理教学的魅力,就藏在对每个"为什么"的珍视里,在与学生、同行共同探索的征途中。当我们带着国培赋予的勇气与视野重新出发,那些在实验室里闪烁的智慧火花,终将在更多课堂上绽放成璀璨的星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