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培计划> 优秀成果分享
国培计划

国培赋能启智慧,践行教育梦逐光

河北邯郸市第三中学  韩春霞  中学高级教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教育这条充满温情与责任的道路上,“怀瑾握瑜,风禾尽起。”即便平凡如微光,也要努力照亮学生前行的方向。

——题记

2025年3月10日至29日,春寒料峭,在这段珍贵的时光里,我有幸参加了由河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精心承办的河北省“国培计划(2024)”——中西部骨干项目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项目。也正是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生平第一次得以在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停留长达20天之久,开启一段充满收获与惊喜的学习之旅。

晨辉漫洒·国培新程始飞扬

“良辰佳景意难平,未始学途心已倾”。当我踏入静海区光合谷开元名都温泉酒店时,便被其环境、设施与服务所惊艳:不远处,湿地公园景色宜人;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超大的高清屏幕,散发着科技的魅力;整齐有序摆放的桌椅,彰显着严谨与规范;而那一个个印有学校LOGO和每个人名字的座位牌,更是细致入微,充满着人文关怀。这一切,让我对国培满怀期待又略感忐忑。

在这里,我有幸与来自河北省各市县的其他149位化学教育同仁相聚一堂,共同踏上了这段意义非凡的学习之旅。我们被分成了15个小组,而别开生面的破冰活动,则成为了我们彼此相识相知的第一步。王教练精心设计了多个精彩纷呈的环节,一步一步地引导着我们打破陌生的隔阂,逐渐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让原本略显拘谨的氛围,渐渐变得融洽而温暖。

杏坛吐蕊·专家领航助提升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次国培活动,恰似一场知识与智慧交相辉映、深度交融的饕餮盛宴。这里有资深的教育教学研究专家,大学里知识渊博的教授,也有经验丰富的校长,还有长年奋斗在中高考一线的教师。通过涵盖不同主题的系列讲座,让我们如久旱逢甘霖的土壤,贪婪地汲取着丰富的养分,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专家们旁征博引,从教育理念的前沿趋势到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再到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深入浅出地剖析,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新境界的大门。他们分享的一个个生动案例,仿佛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教学中曾经迷茫的道路。

在新课标与新教材带来的全新挑战面前,我们曾为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深度融入核心素养而倍感迷茫、困惑不已,周业虹教授与省教科所的许九奎老师恰似一场及时雨,为我们带来了“融合核心素养的教科书编写与教学实践”以及“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与教学策略”两场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宛如知识盛宴,让我们收获颇丰。

周教授和许老师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深入剖析了新课标与教材之间的对接要点,抽丝剥茧,将复杂的理论知识清晰地呈现于我们眼前。不仅如此,他们还以多个极具代表性的教学参赛案例,全方位地展示了确定教学目标的科学依据。在案例分享中,详细阐释了如何巧妙地运用情境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实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知识传递”到如今“品格塑造”的重大跨越。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化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和健全品格的培育。

芝兰玉树·高贤指引促精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正为化学教师究竟该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怎样撰写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优质课例而绞尽脑汁、一筹莫展时,朱玉军博士适时地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经验分享,毫无保留地为我们详细阐释了将课堂实践巧妙转化为科研成果的有效途径与实用方法。朱博士着重强调,论文写作绝不能脱离教学实践的坚实根基,必须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只有这样,论文才会具备深厚的内涵与强大的说服力。此外,他还精心选取了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向我们清晰展示了撰写高质量教学研究论文的具体技巧与关键要点。

而来自承德中学教研室的孙玉明老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以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全面地诠释了化学教师进行课题选题的多元来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在选题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如此,孙老师还从多个角度出发,细致入微地讲解了如何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课题选择,以及在拟定课题名称时常常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策略,让我们对课题选题有了更为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学苑采珠·科技赋能焕新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理论学习之余,我们十分幸运地观摩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无生授课与活力满满的有生课堂。这些宝贵的课例,不仅是教学技巧上的绝佳示范,更是先进教育理念的生动传递。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来自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天津三中的王江岩老师所呈现的一节别具一格的项目式复习课。这节课以“风车转动的奥秘”为巧妙切入点,引领学生对溶液知识展开深入探究。课堂上,王老师精心引导,让学生们在生动有趣的实验中步步深入,开启了一段充满惊喜与收获的学习之旅。

这节精彩纷呈的复习课,不仅帮助学生们系统且全面地巩固了溶液的相关知识,还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实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学会了如何高效沟通与协作,团队意识得以显著增强。王老师真正诠释了“好的教学,是教师带领着学生一同走向真理”这一教学理念,让大家对项目式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此外,在学生学习溶解度相关知识时,王老师用当下火爆的人工智能DeepSeek助力课程,让我首次深切领略到了科技为化学教学赋能的强大力量,更是给我带来了极具颠覆性的启示,让我深感震撼。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通过类似的活动设计,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

思维磁撞·国培交流促成长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研修之旅,不仅是知识与经验的汇聚交融,更是思维与视野的全面拓展。除了精彩纷呈的讲座,此次国培活动精心设置的小组交流研讨与成果展示环节更是独具魅力。

我们小组的十位老师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与经历,却都怀揣着同样炽热的教育梦想——要将国培所学,切实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成长的强大动力。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在小组内,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每一个新的灵感的闪现,都让我们离那束教育智慧之光更近一步。

犹记得在探讨一节项目式教学复习课的设计时,大家为了一个关键教学环节各执己见,争论得热火朝天。那份对教学精益求精、执着追求完美的热情,至今仍历历在目,让我难以忘怀。这种有效沟通与默契的协作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团队所蕴含的无穷力量——凭借着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小组的两名年轻教师在最后的说课和微课成果展示中,均脱颖而出,斩获了一等奖的佳绩。

国培启智·携梦前行展新程

“明朝育李千枝秀,化雨滋苗梦满途”。此次国培虽然时光短暂,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深远而持久。

从基于核心素养精心构思课程设计,到深入开展项目式学习,再到基于新课标理解的情境化试题命制,每一个理念都似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汇聚成照亮我们前行的璀璨星河。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思路,精心规划和完善教学蓝图,以期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为学生带来更优质、更高效的课堂体验。

通过国培,我愈发深刻地领悟到,化学教育绝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与传授,它是一座搭建在科学世界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是培育学生科学思维、点燃创新精神火炬、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的核心路径。

如今,国培虽已暂告一段落,但我们追逐教育智慧之光的脚步却永不停歇。我们坚信,未来的教育之路或许充满挑战,但我们无所畏惧,因为那束教育智慧之光,将永远引领着我们奋勇向前。



分享到: